目前分類:攝影-文章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攝影的本質就是講求一種能夠牽引人心和引經據典的一門藝術,從一些地方攝影活動作品來看,不難看出我們台灣有許多本土的自由攝影人所關切的主題都是富有本土風情及情感的作品,而可以真正記錄台灣的發展歷史,然而這些照片正是最好的引用出處,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時常在可以一些建築的時光走廊看到古蹟的的演變,在我們人生生活當中任何種事物也可以建構出發自內心中的情感時光走廊,而可以透過攝影的方式來達到,因此攝影心態與攝影欣賞是我們要關切的重點之一,而非攝影設備等級與否。

 

()攝影評論與賞析

攝影賞析的重要性主要乃是透過前人的經驗來建構自己對攝影的敏銳度,沒有人可以與生俱來就可以無意間發掘這些「習以為常」的事物,因為我們一般人只會看到他所想要看到的,所以攝影人首要培養的是對事物的敏銳度,猶記的在我一開始踏入攝影的半年,我的老師告誡我一句話「先不要急著買相機,要先學會欣賞作品」,所以在一年的老師培養下他總是在跟我們說,作品如何透過欣賞的角度來詮釋照片中的故事、情境及富含意義。

但是「攝影賞析」與「攝影評論」時常被扭曲其意義,泰瑞貝瑞德博士所著的「攝影評論學」一開宗明義就指出「評論的目的就是理解與欣賞攝影」[1],也就是說從攝影作品中根據情境來建構合理的見解,且閱讀好評論的益處是增長對藝術的知識和欣賞[2]ptt 站臺裡有PhotoCritic討論區裡專門讓有拍照人士進行作品批評,藝術學門該請教的是「行家」而非「人家」,我所要說的並非瀏覽的人非行家而是太多參雜不齊的人士在亂說話,因此正確心態的建立攝影初心才是我們真正所要關切的,我從來不曾忘記從攝影賞析的過程中培養出來那份情感的心,因為那是一份初心,只要初心不變在這變化不斷的社會型態和攝影設備科技的演變,那份對地方與人文的情感也不會備輕易的抹滅。

文章標籤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完美構圖聖經  

超完美構圖聖經》這本書對攝影初學者有很好的引領性與企圖性,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其實拍照是一個很簡單的一項活動,但是其中又蘊藏許多令人衝擊與洗滌人心的一種侵入性的啟發。喜歡拍照的人很多,但真正有心拍照的人少,運用巧妙性的技巧來強化出自己的創作作品更是罕見。

 

這本《超完美構圖聖經》提供了許多基本方法(活用後變成巧妙性的技巧),來讓對一開始攝影入門人的一種小小教學,一開始踏入攝影拍照起來一定很多挫折感,所以透過構圖的技巧可以來強化自己對拍照想要表達出的意境是對攝影入門人一們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也是這本《超完美構圖聖經》的主要訴求。

 

文章標籤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背景

建築物荒廢後的遺跡我們會稱它為廢墟,而人類靈魂自我放縱並無視於道德與社會觀感稱它為頹廢」,而這兩者間很有趣不同點是,一個為「看得見」,另一個為「看不見」的藝術。

 

在看似表面廢墟的背後絕對也有它一段故事與歷史,只是多數人「看不見」也不見得知曉,在《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姚瑞中和失落的社會檔案室(LSD)編著,抽樣盤查了全台蚊子館的廢墟也試圖勾勒出背後「看不見」的頹廢。

 

二、地點

我的想法是:廢墟攝影一定要勾勒出這樣的公共議題,為了拍廢墟而去廢墟,或者為了拍頹廢而拍頹廢是還蠻可惜的,這次的攝影我從《海市蜃樓》挑選了兩個地方分別為(1)新竹生物醫學園區,和(2)苗栗縣竹科園區銅鑼園區,主要是想運用頹廢的風格破除科學園區的神話。

 

文章標籤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60年代的120型的中底片(60 x 45 mm)到1970年代被135型底片(36x24mm)完全取代後,另一個革命性發展在1981SONY公司開發出第一台電子靜物數位相機以磁性紀錄方式儲存,到2000年以後演變成我們現在大家眾口鑠金的數位相機,不過在2000年代的發展趨勢在持續不斷變遷中,仍有許多美中不足的部分(倍率轉換的問題),直到數位全片幅相機誕生,但我相信更進階的科技相機仍會不斷的發展。

 

全片幅的相機詳細差異在網路上有很多比較的文章其實不難發現全片幅的原理其實就是源於135型底片,另一個歷史背景是在1936年荷蘭人史汀伯爵(Johan Steenbergen)就已經發表了全球第一台全片幅135相機,數位科技是向上發展了,但原理仍回歸到傳統科學的核心,唯一可以明顯感覺的改變就是已經數位量產化。

 

文章標籤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路攝影走來碰過很多疑惑的人問我,相機怎麼選?單眼相機買哪一台?但是我通常回答他之前,我一定會問:你喜歡拍的事物是甚麼?」如果吱吱嗚嗚的回答不出來,或者答案是「沒有特定」,那我就會說:只要在你能力範圍內,基本型的相機就夠了。如果是要很講究型的特定要玩攝影,那我的答案通常會說:你想買一種機子跟我說,我過幾天和你討論。

 

數位相機發展這麼的快!我沒有很認真的去注意當前的相機或者鏡頭快速演變的過程,除非我要買的時候或者朋友要跟我討論的時候,我才會做一點功課看一點,給點意見。

 

文章標籤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保安康‧天天開心 最近跟幾位朋友在聊到攝影,總是被調侃我的相機已經被「封機」了,我心裡暗地的回答了自己,相機雖然少拍了!但是只要談到攝影,我仍可以熱血奔騰聊個三天三夜都可以說不完。為何我可以一直保有這樣的熱情、想法?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基本上要在一個領域裡成長並跨越思想的籓籬,通常都是必須經過人師指點、洗滌後,再引領初學者到自轉的軌道上並讓他擁有自我成長與實現能力,因此即使學生脫離了人師的陪伴仍可以自己往無可限量的未知方向發展。反之,如果僅靠自己的自修學習,絕大多數往往因為自己好惡喜愛不知不覺中過濾掉該領域的核心價值,面對未知的挑戰與誘惑,通常都會陷入無知的迷失,這樣的學習實在可惜!


文章標籤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淺景深!錢井深?

/林龍億

2006年的冬天我買了生平第一台數位單眼的相機DSLR,但是當時我很清楚為何而買,因為我想拍下眼前所感動的事物,然而礙於DC功能已經不敷我使用了,所以當時我的動機很簡單:「因為想拍照所以買了相機」。過了五年,數位單眼相機已經演變到可以整合極多功能的媒體化數位產品,購置成本也大幅下降到人手幾乎都可要有一台還不錯的單眼相機程度,也相對形成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因為買了相機所以想拍照」。

 

表面上我是2006年買了相機,但事實上在這之前花了兩年的時間不停的在反覆欣賞別人的作品,所以我才很勇敢的在學生時期就買下價格不算便宜的相機,反觀現在高功能的數位相機已變的入手容易,但是真正有在培養攝影人的精神卻不多,他們卻培養的最粗淺的「淺景深」如何營造?什麼樣的功能與什麼樣的鏡頭可以拍出「淺景深」?其實這種觀念早在我投入攝影的時候就有這些聲音出現了,只是到了現今這樣的迷失觀念已經以訛傳訛的以偏概全的淹沒攝影人真正的精神了,早在我買入相機的當時就有這樣的迷失,我才寫下「玩攝影≠玩相機」這篇文章,只是隨著數位化相機大幅成長,這樣的謬象也越來越崛起

 

淺景深與昂貴的鏡頭

文章標籤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攝影≠玩相機

文/林龍億 撰


前一陣子我重金投資下生平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DSLR),無論是價格或者功能皆都遠遠超過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