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思索《史懷哲自傳》-

人道主義的先行者

生命的思索史懷哲自傳   

生命的思索史懷哲自傳》是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6)自己以自傳的方式寫出的一本書,也是史懷哲在56歲時(1931年)二度前往非洲時所寫,走過宗教、哲學、音樂與醫學洗滌過的史懷哲洞悉當代人性精神的殞落,因此史懷哲以倫理的神秘主義和理性主義的邏輯思考,發展出「尊重生命」的倫理哲學,其中,史懷哲在這整個思考過程也是這一本書最精湛之處。

 

史懷哲對於世界上人道主義貢獻精神,也是廣為流傳迄今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人物,這也是我推薦這本書的主要原因。

 

初認識史懷哲的我,是在2004年時因《文明的哲學》一書,不過坦言說並看不懂裡面的所訴求的內容,只知道史懷哲是一位195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而在非洲行醫的一位醫生。

 

_Albert_Schweitzer史懷哲,德裔法國人,出生在亞爾薩斯的凱薩堡的小鎮,1896年(30歲)因信仰而立志獻身於人道服務,在孜孜不倦的學習後於1913年取得醫學學位,在這之中同時也為音樂界有著卓著貢獻,並於旅居非洲蘭巴斯行醫,之中也在1905年及1908年分別出版「巴哈」的法文版及德文版,而在史懷哲生命最豐富階段也出版了不少對於生命省思的著作,如文明的哲學(1923年)、基督教和世界宗教(1923年)、使徒保羅的神祕主義(1930年)、生命的思索(1931年)等等至臨終前的1963年出版「談尊重生命」。

 

     

表面上史懷哲擁有宗教、音樂、哲學與醫學博士的頭銜,不過在這背後卻有許多的動機,從小承繼了外祖父席林格(Shillinger, Adele),8歲開始就耳目日染對風琴產生極大的興趣並以學術的深度著作了許多相關書籍(如《巴哈》、《巴哈管風琴作品全集》),而在1905年時發現科技的發展卻壓迫人文的進展,讓許多古老的管風琴一一被後代科技的產物取代,不但沒有進步反倒是背道而馳的退步而積極投身搶救!而能在隨波逐流社會觀點中,史懷哲能以確切的倫理思想來安置應有的人性精神,是讓我們最感動之處。

 

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如何博學多問下又學有專精?其實可以看出史懷哲除了天生聰穎,在他後天的努力和堅毅不拔的精神,且能持續為世人犧牲奉獻(在書中他一直強調是贖罪redemption)才成為世人的人道主義實踐者。

 

生命的思索史懷哲自傳》書中,除了鉅細靡遺的將史懷哲自己寫出了很多轉淚點外,也寫出許多史懷哲對宗教、哲學與音樂的評論的觀點,在書中描繪了許多輪廓給讀者,也是引領有興趣的讀者對史懷哲思想脈絡的參考。

 

30歲以前的史懷哲致力於音樂與哲學的著墨,到30歲以後放棄豐沃的生活而重頭習醫,在書中一段話的自述讓人感動:我一直無法接受自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卻眼見周遭許多人在悲傷與痛苦爭中。(pp.82」及奉承耶穌曾說:「凡要救自我的生命,必喪調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命的,必救了生命。」

 

不過,在史懷哲非洲行醫也並沒有放棄對於宗教與哲學的探究,也完成許多著作;不過可以讓人感覺的是史懷哲學對不是因為著作而著作,而是對於一種真理價值的堅持性,也源於史懷哲自小心中的聖保羅的話語:「我們凡事不能敵檔真理,只能扶助真理。(哥林多後書13:8)。」

 

也因此懷著這樣的信念,在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史懷哲開始思索人類文明的崩解才會導致戰爭的發生,而文明的災難源自於思想的衰敗,因此史懷哲認為如果能對倫理學及宇宙之間的精神關係進行反思,就可走上重返文明的正確道路,而文明的哲學》一書就是在這樣的世代與思想下的產物。

 

生命的思索史懷哲自傳》另一個讓人吸引的原因就是,史懷哲明確的自傳出自己在撰寫文明的哲學》前後的思緒與脈絡,以及對於「尊重生命」信念如何產生倫理的力量,而史懷哲也強調人類的進步發展是思想上的努力的成果。

  

後記:

聰明才智該如何使用? 這是在《生命的思索史懷哲自傳》書裡可以清楚看出史懷哲用盡了許多心力造福非洲人,廣泛的興趣並深入探究人類文明的發展更是造福全世界的人,因此史懷哲不但天賦異稟,也是一個有智慧的學者。

 

史懷哲博士的影響力絕非只是單單的在非洲行醫多年,更是對於人類文明思想建立有著茁壯的影響力。

 

arrow
arrow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