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 讓你掌握APP世代的卓越關鍵

2014專注的力量.jpg

 

專注的力量》這本書主要是以認知科學的角度深入來探討前因後果,並有系統性的論證與案例分析來告訴我們當今這時代最稀薄的心靈資產「專注力」。不難想像,生活在繁華城市的我們,每天除了活在多工的環境下,難以有一定程度的專注力;身兼心理學家與科研記者的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發現,人類的專注力是由各種變化形式和互相交互作用而來的,因此他在這本書精確的指出專注力的三種形式:對內(inner)、對外(outer)及對他人(other)

 

以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研究範圍甚廣,注意力的本質包含集中(concentration)、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及開放意識(open awareness),但是這些能力仍須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同理心(empathy)這樣的心理機制把我們的專注力聚焦至我們心智生命。而在專注的力量》這本書中接有獨立的章節仔細介紹。

 

影響我們專注力主要原因之一為「分心」,而主要造成分心的機制為「感覺」和「情緒」,但是有趣的是作者高曼在心思飄移(wandering mind)的價值當中提到許多創造力的心流(flow)情緒記號,卻都來自於此;儘管在大腦研究面是一種獨特的矛盾,不過實際上仍以主要對內(inner)的專注力為主。

 

過去的我們以為專注力僅有和對內(自己)有關,但是作者高曼用以擴大他的探討範圍,另一種層面為對他人(other)的專注力,主要以分析非語言訊息的解讀,使自我本身提高對他人的專注力,並運用認知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情緒同理心(emotional empathy)及同理關懷(empathic concern)來增進我們對他人的認知。不過在這本書中並沒有提到太多如何解讀非語言訊息,但是2010年台灣出版《FBI教你讀心術(3)》卻有很詳細的內容。

 

但是,我們往往卻缺乏最後者的同理關懷(empathic concern),我想這應該也是我們台灣社會最欠缺也最不知道的一項。

 

在書中的後段,仔細的說到其實「專注力」可以透過不斷的練習,而變得更加茁壯,它甚至可以像肌肉般不斷的遭鍊而讓它提升自己上限,其實「一萬小時的法則」不管在任何領域都適用,就像俗話說的「專精就能成專家」,不過作者高曼仔細強調,如果是機械化的重複性是對我們沒有幫助的。而是必須透過不斷的犯錯與調整,然而調整自己練習方式,才有辦法接近自己的目標。

 

後記:

我們或許無法做到像專注的力量這本書所說的三種能力皆具備,但是我們可以依照我們生活需求加強何種形式的專注能力,假如是個善於思考和閱讀的人,或許在對內(inner)的專注力幫助甚大;如果是一個善於業務的人,那麼對他人(other)的專注力就更為重要;儘管如此,培養專注力仍然是有方法(如冥想或者禪修等等),並可以有效提升個人效率。

 

最後,書中最後附了一本小冊,很好用!不僅簡單整理了書中重點,也教導了如何用簡單的呼吸調整,每天自己也能訓練自己的專注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