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22314240-4181625412  

We cannot change the cards we are dealt, just how we play the hand.
Randy Pausch

 /林龍億

「最後的演講」-重點不在實現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我自己的人生」或許夢想真的只會夢想,但如果選擇正確的人生那麼夢想自己就會實現;我在看這本書時候,第一頁被我摺起來的內容主要重點就是「邁步向前」,很多的苦難與歷程 Randy Puasch 和他妻子都沒抱怨過「真不公平」,只因他們知道在當下的那個時候該把握什麼,進而可以促使事情產生正面結果,很多年輕人出了社會之後被現實沖刷下而對自己感到自卑,所以除了本身自己須透過不同環境與啟發開始慢慢建立自己另外一個信心也必須去試想著未來長什麼樣子。

 

其實說實在的很多年輕人的心理沒有什麼特定的夢想,只是單純很喜歡怎樣活的自己比較快樂,人說沒有夢想怎活?? 只是我而言一直覺得心中那股幢憬是若強若弱的連續引發,試想著未來是對的,但為了明天的提心掉膽對我們也是沒有幫助的,如果每天把時間都花在這裡其實也沒有幫助,所以還是覺得與當下共存才是正確之道;因此時間上的運用也是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規劃的重點,成功的人和有成就的人都在於怎於怎麼運用每天晚上的七點到十點之間,在這個時段裡面都是很多人下班後的時間,如果這些時間通常拿來跟家人聚聚,那麼可以看出這人是個很愛家的人,如果很喜歡拿這時間思考與分析,那麼也可能造就出思想家與科學家的人才,當然在每個時間都是我們做珍貴的資產,順序規劃也是重點,在這我不禁也要說一下「臺大21傅鍾」其中的含意,意指一天只敲21次而已,那麼其中空檔那三小時就是代表的這一天中須留下3小時的思考時間[1] ,在思考這之下,就可以體會自己、摸索自己與看到自己,我們唯一能改變自己的方式就是「自我評估」,唯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藉此之外別人對我們引導與建議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樂於聆聽別人回饋的意見其實是直得開發的,但是這卻不是一樣容易的工作。

 

Randy身為一個教育者,自己認為這是一項困難的討戰,因為在這模式的運作下認為須面對與處理觀念與意見的衝突,真正的回饋意見其實是勝於那些空洞的讚美之詞,這就代表當人在做某一行為時,要針對這一行為做一個真正的見解,這就是回饋意見;以我自己為例,現在工作性質在一個組別裡面有8人,每個人需負責不同的專案,但我卻發現一個問題,當專案經理人完成一報告的時候就用 e-mail 發給大家並要求各位如有問題或修改在回信給他,我對這過程感到奇怪,因此建議組長說如果專案經理人彙整完一專案報告時,應主動發起開會讓大家評論與建議目前專案報告須修改與補強的地方,其實這樣就是一個小型的回饋意見制度給專案負責人,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合作的團隊,開一個會議不一定要團隊領導人發起,只要是有關於團隊事情每個人都有權利開起會議,因為在一個專案裡面絕對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

 

「重點在於怎麼自己的人生」Randy 在書中一直強調這個理想,這就讓我想起王陽明牧師「窮的只剩下錢」這本書提到,我們是追求的是「生活人生」還是「生命人生」?,說著:生活人生只是只是短暫例如:工作、財富與地位,這就跟「夢中的布」意思一樣,故事中說著有一位商人心中就有一個想法,只要一條藍色的布然後得以做一些買賣,現在這時機的流行一定可以大賣,正當有一天他在作夢的時候夢見他撿到一大綑的白色布,想說變通一下也可以,心中非常的高興馬上手緊緊一握就衝向染坊向老闆說:我要把這條布染成藍色的,老闆說沒有問題啊,拿來吧!結果那商人一伸出那緊握的手發現,只有一個緊握拳頭的手,什麼都沒有!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當離開原本的世界時候,原來什麼也帶不走。

 

生命人生所遵循的是一種平時認真也長久,例如:生活的情感、愛、生命價值與溫暖。樞機主教-單國璽說過一句話:「天主是愛,那裡有愛,那裡就是天堂[2] 其實這真的非常抽象的意義,滿足心靈層面的一種發自內心特質,只是常被新潮時髦的留波中被沖刷掉。或許這可以滿足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我們所注重的不是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如果不要去擔心與煩惱別人在想什麼? 那每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效率就可以提升百分之三十三,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的工作中其實很常見,們的每一舉一動其實都是被周圍的同事觀察!在自己的生活或者生命生活,都必須接觸與碰觸很多層面的事物都不斷的挑戰與面對我們,但重點是儘管沒有得到我們預期的成果至少也學到了這些經驗,重點不在於我們的貢獻有多大,而是在於我們學到有多少可用的經驗技巧。

 

用自己的方式退場Randy 在本書中以這句話作為結尾,有別於之前不同名人前傳都用寫自己的人生旅程,Randy 選擇了用另一方式來告誡我們夢想固然重要,但主要不在於如何實現夢想,而是在於如何過自己人生,也用了這場演講來讓他兒女知道他這這麼不願意離開他們,父母的工作是鼓勵孩子培養持續終身的興趣晉級找到活力與熱情,所以Randy 以對孩子的愛來退場出自己的人生,或許因為離癌他才有這機會進行這重要談話, Randy不是回顧他自己的旅程感觸而是要利用這最後時間把他的「資產」奉獻於孩子與家人

 

後記:

 於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讓我有了要在起心念頭的舉動,這篇讀後感裡面所寫的思路都是書裡面提到的理念,或許我們不會像書中角色一樣成為迪士尼的夢想工程師來幫人實現夢想,但是或許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選擇自己要過的人生,在於不是追求生活人生而是生命人生,在這很多精神層面情感的表露對我們是多麼珍貴一份精神財富,且在於有是否連續不斷的關懷他?

 


[1] 傅斯年(1896~1950),1948年任職台大校長,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2%85%E6%96%AF%E5%B9%B4#.E5.8F.B0.E7.81.A3.E5.A4.A7.E5.AD.B8.E6.A0.A1.E9.95.B7

[2]全民大講堂-中視, 專訪-單國璽, 愛在生命轉角處, 2007

arrow
arrow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