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瓦喬: 「勝利的愛神」 ( 1602 年 -1603 年) , Musee du Louvre, Paris
圖片來源:【 名畫檔案 】
太多仿間裹著糖衣的無聊論調,包下一個電影院、 999 朵玫瑰、好幾克拉的鑽石及等等一些誇張的行徑來代表愛情,女人愛情真是太不值錢了,女人常也常用保美貌、身材來吸引自己所要的愛情,女人 的愛情太不值錢了,也太不值得了,因為自己知道必須一件事情,人老了一定會 「 垮 」。
男人常用權勢、名利、財富來和女人在一起,男人的愛情太不值錢了!男人常用一個女人的美貌和身材來當自己所要追求的對象,男人的愛情也真的太不值錢了!偏偏許多無聊的偶像劇和俗濫的言情小說常在教我們這樣的事情,才叫做愛情?其實這些都只是表象的象徵。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VIDEO
影片: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 (來源:Discovery)
雪山隧道總長 12.9 公里 為全世界排名第五長的隧道,歷時了15年 的時間建造完成( 1991年 ~2006年 ),因此當時完成通車時曾經也打了一個很感人廣告標榜 「歷時 15 年換來 15 分鐘的方便」,而在 Discovery 也特輯報導「 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 」。
台灣習俗有一句話「槌打出頭釘」,也因此 雪山隧道所有的一舉一動都被嚴厲放大的檢視,這次的雪山隧道事故被媒體爭相報導而連續幾天,真是讓人不得不注意事件的存在性,不過!讓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果這只是發生在台灣一個不起眼的隧道消防事故,會不會也被這麼被人關注?恐怕是現場清理完,事件處理完後就沒有再會去知道了,也可能不會有人會去在意隧道安全問題與人命。 如果沒有雪隧的大標題,是不是這 3 條人命就白白被犧牲了?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長期以來我覺得商業週刊的專欄非常的廣泛!,在《 商業週刊第 1273期 》報導了一個很有趣的專題,不過卻非常的令人省思,表面上看來好像是一位醫生的無奈的告白,但是,實際上卻有很多我們知道存在,卻又不斷遺忘的回憶!而在《商業週刊第 1273 期》的專欄報導先以故事、分析、最後在用方法,來教我們為何要寫一封給 17 歲自己的一封信,蠻值得生活忙碌的我們一看 。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因為有朋友提起,我就以大面向的方式把這方面相關知識蒐集來加以分析,不過開始前我要先講清楚這篇文章的訴求,( 1 )主要並非在悖逆營養保健與醫學,而是分別以兩個學門的立場差異來說明,現在有太多人搞不清楚這兩個領域在我們生活扮演角色,( 2 )媒體與廣告的頻繁導致許多人誤把資訊當知識 [1] ,因此很多沒有真正有受過正統的知識訓練,若假似真的東西就感覺他是對的。社會許多積非成是謬論就是這樣形成。
一、誤把資訊當知識
康健雜誌 [2] 在 2005 年揭露許多有關維骨力的議題,其中開宗明義的第一點就是在強調很多百姓民眾都把維骨力當作顧膝蓋的一種藥方或者食品,這根本就是在瞎扯,維骨力就是維骨力,他只是一個品牌不是一種配方 [3] !其中真正會對膝蓋有幫助的是裡面所含的葡萄糖胺( Glucosamine ),民眾認知度的偏低就是廠商奸笑原因。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市面很多書籍和許多生涯規劃課程,主要目的在講如何在年輕的時候或者大學的 時候如何以快速的超車方式來達到他們的人生目的,他們所謂的人生目的不外乎就是創造了一個很大的企業,不外乎就是如何賺到更多錢來炫耀物質外生活,又加上傳播媒體大力報導,都把這些人物拱上神乎教父級的人物,這樣教人的生涯規劃真的會是扼殺年輕人的最大幫兇
為何會這麼說?企業家的成功一定有他們自己的人意義,他們的人生理念或許值得我們效法,但是他們的所意義的成功並非是所有人的人生意義,我們可以試想一件事情,假如一個人在 15 歲的時候就設定自己的生涯規劃是成為世界頂尖的科技總裁,一路上的努力到了 40 歲發現實現不了這個規劃,花了 25 年時間才發現不是自己所嚮往的,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這 25 年。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跨越 「 醫學 」 與 「 人生哲學 」 的一位精神醫學家:弗蘭克( Viktor E. Frankl, 1905~1997 )藉由集中營內的親身體悟,與囚犯漫長牢獄生涯中發展出一項的「意義治療法」,單一用這個名詞說來感覺似乎很學術,但是這其中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弗蘭克強調 「 人存在的意義 」 及 「 人對存在意義的探尋 」 ,而在過程中人所受的苦難及痛苦是必然的,這也是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的中心思想。
《活出意義來》這一本書很好的原因是,作者 弗蘭克用自己的俘虜心路歷程來撰寫出這一本書,而本書的困難在於要寫出極為隱私的集中營生活,並非所有獲得自由的俘虜想做的事情,弗蘭克勇於面對自己的勇氣來訴說自己的信念,實為不簡單的風範;此外,本書的內容也並非艱深的哲學理論架構, 當面對自己的價值衝突或者意義追求虛無的人,來看這本書絕對會有相當大的啟示 。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Sfn
觀看者請可以按畫面右下角的「 ╳ 」符號來全螢幕觀看。
在二月底接到消息,其實很一再的受寵若驚的可以分享這樣的主題,一 來長期以來我也對台灣的環境都不斷的在關心,二來我真的不希望因為多數的人單純而被矇騙 ,這份簡報檔我簡單扼要地說明 NSF 認證在水質方面的公正性與嚴謹度,在上面供有需求的人很清楚的辨識,因為真的看太多生意人很會耍賴、吹噓的無聊廣告、和文字遊戲真的是忍人厭。
過去我也寫了幾篇有關台灣用水的現況,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 預防醫學 」 與 「 治療醫學 」 本質上各站在不同的學理的背影下 來引導 民眾 醫學觀念 ,早期的預防醫學講究 「 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 的觀念 ,在這時期 預防醫學仍屬於治療醫學的規範內 ; 隨著時代快速變遷與生活品質 富 裕上升,人們對於健康的理念早已改觀,但是又逃不出治療醫學 ” 什麼都能解決 ” 的 傳統 迷失陷阱 。其實在現代來說,所謂的 「 預防醫學 」廣義之一定義就是「 營養 醫學 」。
這次我主辦的 「 基礎營養 」 讀書會和講座,主要是要落實 「 營養生活化、生活營養化 」的目的 ,不要讓營養學停留在生硬的概念化的世界裡面,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想做的事情之一;開設了兩堂後解除了我一直深怕預期效果不彰而憂慮,所以在這分享給各位或者有興趣可以聯絡我。
Instrustor: 陳發揚 博士(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班)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接受新知方式來自書本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隨時都可以停下來思考,視覺的傳達訊息通常都是連續性 ,看的人無意識中被強迫吸收這些東西,可憐的是台灣新聞或報導又以負面導向,如果要訓練自己的思考導向,建議還是用看書的方式來吸收知識或關心社會事會比較好一點,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思考邏輯。
《罪咎》這本書主要是由德國慕尼黑律師費迪南 ˙ 馮 ˙ 西拉赫( Ferdinand von Schirach ) 彙編他曾經經手過的犯罪案件,在《罪咎》裡頭寫了 15 則故事,在這之前也發行《罪行》也是記載著 11 則真實的犯罪故事,其寫作內容鉅細靡遺,在描繪整個故事情景與人犯罪時的心理是穿透過文字間接的在讀者腦袋中建構出現場與人性的情緒、行為與心理 ;這本書可以把它當作小說看,也可以把它當作了解社會角度來探討,我的感想是:這本書是創造一個腦袋思考的空間,休閒的時候可以買來看看吧 。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從 1960 年代的 120 型的中底片( 60 x 45 mm )到 1970 年代被 135 型底片( 36x24mm )完全取代後,另一個革命性發展在 1981 年 SONY 公司開發出第一台電子靜物數位相機以磁性紀錄方式儲存,到 2000 年以後演變成我們現在大家眾口鑠金的數位相機,不過在 2000 年代的發展趨勢在持續不斷變遷中,仍有許多美中不足的部分(倍率轉換的問題),直到數位全片幅相機誕生,但我相信更進階的科技相機仍會不斷的發展。
全片幅的相機詳細差異在網路上有很多比較的 文章 ,其實不難發現全片幅的原理其實就是源於 135 型底片 ,另一個歷史背景是在1936 年荷蘭人史汀伯爵( Johan Steenbergen )就已經發表了全球第一台全片幅 135 相機,數位科技是向上發展了,但原理仍回歸到傳統科學的核心,唯一可以明顯感覺的改變就是已經數位量產化。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一路攝影走來碰過很多疑惑的人問我,相機怎麼選?單眼相機買哪一台?但是我通常回答他之前,我一定會問: 「 你喜歡拍的事物是甚麼? 」如果吱吱嗚嗚的回答不出來,或者答案是「沒有特定」,那我就會說:只要在你能力範圍內,基本型的相機就夠了 。如果是要很講究型的特定要玩攝影,那我的答案通常會說:你想買一種機子跟我說,我過幾天和你討論。
數位相機發展這麼的快!我沒有很認真的去注意當前的相機或者鏡頭快速演變的過程,除非我要買的時候或者朋友要跟我討論的時候,我才會做一點功課看一點,給點意見。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最近跟幾位朋友在聊到攝影,總是被調侃我的相機已經被「封機」了,我心裡暗地的回答了自己,相機雖然少拍了!但是只要談到攝影,我仍可以熱血奔騰聊個三天三夜都可以說不完。為何我可以一直保有這樣的熱情、想法?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基本上要在一個領域裡成長並跨越思想的籓籬,通常都是必須經過人師指點、洗滌後,再引領初學者到自轉的軌道上並讓他擁有自我成長與實現能力,因此即使學生脫離了人師的陪伴仍可以自己往無可限量的未知方向發展 。反之,如果僅靠自己的自修學習,絕大多數往往因為自己好惡喜愛不知不覺中過濾掉該領域的核心價值 ,面對未知的挑戰與誘惑,通常都會陷入無知的迷失,這樣的學習實在可惜!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VIDEO
「 國家破產的故事 」這部影片主要是說在美國自由市場開放後及新自由主義橫行下,政府如何的劫貧濟富的養大許多財閥 ,表面上好像是企業投靠財團但是事實上是國家向財閥屈服然後人民負擔龐大的負債,雖然這部片子在講美國,但在事事都很崇尚西方制度的台灣也不惶多讓。
這部影片由 The Story of Stuff Project 製作,總共只有 8 分鐘時間,但卻很令人值得看清社會現象的關鍵事情 , The Story of Stuff Project 製作了很多相關的經濟與公共策略的議題,都很淺顯易懂,可以連結我給的網址去 You-tube 看看。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人生最艱難的事情恐怕莫過於面對「困境」而不氣餒,及面對艱難的「抉擇」時能夠心平氣和做出清晰而明智的決定;但是,這兩件事情之所以困難完全只是因為我們誇大人生一時際遇的重要性,假如我們可以看清楚人生的真相,從來不會因為生命裡偶然的際遇而有所重大的改變,那麼面對困境與抉擇的能力將簡單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困境與抉擇。
雖然表面上彭教授是工程領域的學者,但是在 彭教授 的生命裡 對 中西人文哲學、科技人文、藝術繪畫、音樂也有著深深的體悟與專研 ,從彭教授的人生智慧裡背後裡是孕育了數千數百年的中西文化哲理 ,透過彭教授的分析力與自己的生命經驗深入淺出為年輕學子引領出他們的人生困惑,因此這本書內容並非像市面上裹著糖衣的勵志書籍 (表面上很勵志事實上很空洞), 只要是高中畢業到三十歲左右的年輕學子,相當的"極力推薦"這本書可以仔細閱讀 。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總統大選已經落幕了,未來的執政者理應做為臺灣做點該做的事情,但是當看電視新聞後,卻是聽到媒體報導未來 2016 年誰又跟誰配 … 等等,不知道是媒體又再亂臆測,還是說我們臺灣的政治只會停留在當選與落選的那種光榮和悲哀的時刻?關心台灣關鍵事實在我看來往往不是政治人物,反而是勞工陣線團體為臺灣出聲, 但是得到的結果似乎就跟狗吠火車一樣的沒有用。近幾個月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的一些學者合著了一本:《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看完這本書後會發現在表面上看起來的「臺灣經濟成長」只是為特定的財團與政府炫耀政績的一種美化代名詞 。
這一本書已經很明確點明在台灣 20 年後將面臨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崩世代的未來,當然這樣窘境不是 20 年後就突然發生,而是從過去 1990 年到現在( 2012 年)及未來 2030 年在新自由主義的衝擊下演變成全球資本主義的意識型態,而在臺灣面對這樣的事實勢必要在這關鍵的2012年 變遷時刻因應出危機防範政策,而不是再胡亂臆測下屆總統又該誰選 ;這本書主要也彙集很多出自政府統計數據加以點明(控訴),內容絕非恫嚇之詞在恐嚇無知的百姓,而是台灣執政數十年來照妖鏡, 讓這些過去的執政者知道自己在臺灣造了多少的孽,也讓未來執政者該如何有治國方針,更是讓百姓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什麼樣的臺灣,只要是生活在臺灣的民眾我非常推薦這本書 。
Alex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